期貨日報11日報道: 繼5月25日股指大漲后各指數已連續調整11個交易日,相較而言,中證500指數走勢更為強勢。短期仍以偏多格局為主,當前最大的風險主要來自通脹壓力下貨幣超預期收緊以及海外金融市場高位回調帶來的負面影響。
國家統計局公布了5月價格數據,其中PPI同比增長9.0%,高于預期,并創2008年以來新高,說明我國工業生產的價格壓力依然較大。從各行業數據來看,此次PPI的快速上行主要由上游端的煤炭、石油、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等的價格大幅上漲導致的,海外輸入性通脹和國內供給端相關政策是主要因素,預計短期生產資料通脹壓力依然會持續。從CPI數據來看,上游向下游傳導發力,5月CPI同比增長1.3%,低于預期,肉價、菜價、水果等食品價格下降而非食品價格上漲。
自4月以來到5月底,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升值,疊加大宗商品漲價,一定程度上影響了5月進出口數據。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的5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27.9%,低于預期的31.9%和前值的32.2%;進口同比增長51.1%,好于預期的50.9%和前值的43.1%。出口在去年基數較低的情況下增速依然回落了近5個百分點,與先前的PMI出口分項跌破榮枯線相互驗證,顯示出口的動力有所回落,拖累海外需求的主要是非耐用消費品。
在通脹壓力依然存在的情況下,資金面難以寬松,不利于股指估值的提升,我們認為在宏觀層面不發生較大改變下股指整體上行空間相對有限。
股指短期將迎來方向選擇,從當前的走勢看,仍然以偏多為主。6月以來,北向資金整體凈流入96.41億元,杠桿資金凈流入169.43億元。
從6月北向資金凈流入的行業來看,化工、有色金屬所在的周期性板塊是資金流入金額最大的,其次是科技領域的電子、消費領域的家用電器和食品飲料。從6月北向資金凈流出的行業來看,電氣設備和生物醫藥行業被資金大幅拋售,其次是機械設備、非銀金融和休閑服務。
自3月下旬以來,股指整體都處于窄區間振蕩中,5月25日一度突破區間上軌,但之后連續12個交易日繼續振蕩整理,在當前的位置股指臨近方向選擇,從走勢上看短期依然偏多為主,但如果向上突破建議審慎看待上漲的空間,流動性收緊的預期和海外金融市場回調風險都會限制股指整體上行幅度。
【免責聲明】本文轉自博易大師,本文發布僅代表作者個人或公司觀點,與本信息發布平臺無關。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